摘要:
•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并不只是对废墟与新生的考量,而是一种重叠与重构,是在时间轴线上讨论一种非单一线型叙事手法的可能性。
• “生存、生长、新生”,是我们对章堰村以及中国同类村落的改造和复兴策略。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更多可能性赋予每个设计以鲜明的个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一座座古宅临水而筑,从远古守候至今,让人遐想章堰昔日的繁华……
2020年Dezeen世界最佳建筑大奖入围名单近日公布。今年入围的建筑项目来自全球23个国家。其中,位于上海青浦的章堰村文化馆入围最佳文化建筑类别。
章堰村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位于项目核心区的章堰村文化馆在保留原村史馆、章家宅等清代老房子基础上,新建部分功能性建筑,目前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参观。
自宋代起,章堰就显示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宜人的优势,金泾桥、兆昌桥、汇福桥飞虹卧波,因桥而秀;政治文化精英、富商巨贾、乡贤达人汇聚于此,章堰成为当时青浦地区人们向往的地方,章楶、苏轼、任仁发、米芾等贤士皆在诗文中提及或到过此处。
但经过历史变迁,章堰村空心化严重,现已不复以往的繁华,村里现存有清代、民国建筑和建国后洋房。 古村落是岁月的缩影,也是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为了让传统文化回归本真,留住古村落的“根”,深圳水平线设计遵循历史的发展脉络,对章堰村进行了改造和复兴。 不是推倒重建、也不是修旧如旧,而是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
“保护”
老建筑是章堰村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水平线设计通过一系列加固、修缮等方法,保护老建筑能够以更好的状态继续留存。
“共存”
水平线设计清理出破败、内部空间无法再使用的老建筑,直接在其基础上建造与原建筑有关联的新建筑,使新老建筑共存。
“新生”
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也会重新建造新的建筑,体现新时代,展现新功能。
文化馆基地很有代表性。 其中更包含了原村史馆(清朝老房子)、章家宅(破败的晚清老房子)、及一部分空地。
村史馆保留较好,于是团队对内部木承重结构做了加固和修缮处理,重做了地面防潮,将地面材料改为阳极氧化铝板,让空间看起来更明亮和宽敞。
章家宅残破比较严重,但外墙保存还比较完整。 根据“保护、共存、新生”的原则,设计团队对外墙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后,新建了展厅。 新建的建筑皆采用白色清水混凝土材质,白色清水混凝土材质呼应了当地建筑外墙纸筋灰。
章堰文化馆的意义是以“时间”为前提的。 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并不只是对废墟与新生的考量,而是一种重叠与重构,是在时间轴线上讨论一种非单一线型叙事手法的可能性。 当新的变旧,旧的消融进时光,更新的又再会出现后,此时的新旧又是怎样的一种姿态,进入怎样一种日常? 那么章堰文化馆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背后的故事有哪些?
上观新闻的记者专访了琚宾,以下是部分专访内容
记者:请你先介绍一下章堰文化馆的
总体设计布局
琚宾:
文化馆基地包含了原村史馆(清朝老房子)、章家宅(破败的晚清老房子)、及一部分空地。 相邻的房屋有80年代二三层洋房和城隍庙。 根据基地条件,文化馆设计由三个不同特点的展示空间以及水院组成。
章家宅残破比较严重,但外墙完整且风貌尚佳,我们对外墙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在保护好的外墙内新建了展厅一。 展厅一沿用了章家宅“四水归堂”的建筑制式,并与老墙脱开最少三十公分距离,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致敬。 展厅一内部有窗户,建立起与章家宅外墙的联系。
村史馆保留较好,我们对内部木承重结构做了加固和修缮处理,作为展厅二。 出展厅三便是基地北侧的空地。 我们在保留空地上的大树及竹林的基础上,新建了休息区和水院,供人们休息和讨论。
记者:请问你第一次前往章堰村考察时有什么感想?
琚宾:
我第一次前往章堰村是三年前的春天,村民差不多全搬离了,只余下还在收拾的零星几家。 街道有些乱,基地上有一处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是有着百来年历史的村史馆。 隔壁同年代的老房子则只能用破败来形容,窗棂坏损,梁檐塌陷,只余下几处断壁颓垣,内里各种杂草疯长。 只有两棵古树依然在原地高耸着,随着天光变幻,年复一年,让我印象深刻。
记者:章堰文化馆的设计总理念是什么?
琚宾:
“生存、生长、新生”,是我们对章堰村以及中国同类村落的改造和复兴策略。 不是推倒重建,不是修旧如旧,而是遵循历史的发展脉络,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
落实到章堰文化馆的设计上来说,老建筑是章堰村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我们通过加固、修缮等方法,让老建筑以更好的状态“生存”下去。 对于内部空间无法再使用的老建筑,我们需在清理破败部分后,从中“生长”出与原老建筑有关联的新建筑,使新老建筑共存。 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我们也会从空地中“新生”出一些当代建筑,这是新时代与新功能的呈现。
记者:你个人对章堰文化馆最满意的一个或多个设计细节是什么? 设计中有没有你认为遗憾的地方?
琚宾:
没有所谓的最满意或遗憾,只能说有几个我比较关注的点。 比如说“游园”,在文化馆有限的空间内造出好似无尽的园,游走的动线得丰富,心理预期得调足,水不止是水,墙也不止是墙,而是与树、与鸟、与香味排列组合成数列的幂次方。
有些设计是因功能推导出的,比如庭院的具体形式、尺寸。 有些是根据外环境偶得的,比如窗户和老屋顶的关系。 当然即使是偶得,也是逻辑推演的结果。 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园林中游园关系和尺度对我的影响。
再比如说“自然”,现场两棵古树是原地保留的,一棵老槐在入口小广场,另一棵水杉在水院里,其他都是因着院子的所需新种植的。 植物和材料一样,都和江南有密切关系。 晴翠、枯荣、风雨,都会在建筑内呈现出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声音,乃至不同的气味。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更多可能性,
赋予每个设计以鲜明的个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水平线设计
编译文:资料来源